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行合一
从党史阅读中汲取前进力量
2021-09-0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林玉 打印
  一个人的早期阅读,对一生认知甚至价值体系的建立影响很大。在我的早期阅读里,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我党我军的历史,尤其是其中的战斗故事。
  我7岁到12岁的时候,是1974年到1979年。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阅读了很多党史军史书籍,印象中记忆最深的第一本书是《长征回忆录》。本书作者成仿吾,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叙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保证红军安全快速通过的故事。此后,刘伯承将军在我心目中一直是高大的形象。而这本书的作者成仿吾,也是为数不多参加过长征的作家之一。
  第二本书是《徂徕山上红旗飘》。这本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政治部编撰,书中28篇故事。印象里本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山东军民艰苦斗争,为实现美好未来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情景,让我深深明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作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作用。
  第三本书是《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作者作为黄埔军校教导团学生参加了广州起义,而书中则记述了起义失败前后有关情况。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革命并不总是成功,有些失败甚至很惨痛,同时革命领导人非常关键,如书中描述广州起义领袖张太雷牺牲后人心涣散、群龙无首,指挥系统失灵,起义最终失败。
  此后还阅读了很多其他书籍,如《黎明的河边》《胶东纪事》《党员登记表》《秋色赋》等。这些书籍作者,如刘知侠、峻青,曾经大多是抗日一线战士,因而在作品中,都有自己的经历和影子。这些书籍里,我党我军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纪律严明、对党忠诚,成为了早年共产党员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这些书来自家里储物间一口很大的木头箱子里。因为没有电灯,所以房间里光线很昏暗,我就使用手电筒照明,头顶箱子盖,一手照明,一手翻书。有时用手电筒照着看上几段或几页,脖子和背就会很酸疼。但每次去看,基本总能找到心仪的书籍,所以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那个年月,除了收音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学校布置的作业也不多,所以自己拥有大量时间,尤其寒暑假,基本会与书为伴。不能不说,早年的阅读潜移默化塑造了我的认知,带给我对革命历史、对党史党性的认知,大大超出了课本以及学校的教育。
  到了中学后,功课紧张起来,阅读时间也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但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别名《红星照耀中国》),和美国作家兼记者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两本书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也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后来我从事了媒体行业,成为了一名记者。
  前不久,儿子放学回家说在学校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我说:“我小时候也看过啊,到现在还记得潘冬子、胡汉三,还会唱‘小小竹排江中游’。”
  早期阅读,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的认知基础,虽然没有多少理性思考和批判吸收,但在启迪心智、文化认同甚至情感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则远不是仅仅依靠学校以及书本教育所能达到的。
  现在,我珍惜每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机会。每次学习,又都会通过潜心学习,在思想、品德、党性锤炼等方面有所收获,获得思想启迪,强化知识武装,坚定走向未来。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