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故事
行走在路上的端木皇隆
2022-01-1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汪金宁 打印
  “今天写信是为了感谢南京市雨花台生态环境局的端木皇隆、孙明尘、臧浩等几位同志。”2021年6月,这封落款为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义安小学的感谢信寄到了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不过百字的感谢信背后是一段长达12年的暖心故事,端木皇隆是其中一位主人公。
  “2009年,我28岁,旅游时在大别山看到了这所小学。一年级一共只有7个人,整个学校只有5位老师。”端木皇隆回忆起初见的场景,每一幕都很清晰。
  这所藏在大别山区深处的学校承载了当年周边所有适龄儿童的上学梦想,孩子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和远在城市打工的父母连见面都成了奢望,教育成为他们有些艰难的梦想。“这所学校是当地学生上学的唯一选择,虽艰难,但有近一半的学生是从这里出发考上全国各地全日制的大学。”老校长的话中,有自豪也有无奈。
  “我们以后每年都来。”就是这个承诺,让这个年轻人和这所山区小学一起走过了12年的时光。
  从那以后,每一年端木皇隆都和他的同事、朋友带着书籍,如约来到这里。从最开始的两辆车,慢慢增加到十几辆车。“叔叔,你叫什么名字?”孩子仰着头问。“我们就是一群热心肠的南京网友。”摸摸孩子们的头,端木皇隆给出了一个答案。不知道什么单位,不知道什么名字,这群南京来的“网友”就这样默默无闻帮助了一年又一年。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2014年,安庆市电视台关注到了他们,在采访中,这些坚持了一年又一年的人在镜头前显得有些局促。这一年,他们的名字和单位才第一次被大家知道。留下他们足迹的,不仅仅是义安小学,还有青海玉树希望小学、贵州的织金县希望小学等。12年,从第一台电脑到第一个电脑房,从第一本图书到第一个图书角,操场上孩子们有了新的篮球筐、有了新的足球门,这些大山里的学校实现了蜕变。端木皇隆行走在路上,守着一颗初心,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了温暖。
  这颗初心,也深深融入了他的日常工作中。雨花台生态环境局的普法宣教工作可以算得上是南京环保宣教的标杆,背后离不开端木皇隆的努力与奋斗。作为南京市生态环境法宣系统中的“名人”,他其实也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外来“和尚”。2004年,端木皇隆在原雨花台区宁南街道城建科负责拆迁补偿工作。和群众打交道久了,听取诉求,巧妙调解,化解矛盾,他驾轻就熟。也正是在街道工作的这一年,端木皇隆深刻认识到普法和宣教工作的重要性,“有时候,法宣工作做在前、做到位,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和较高的群众满意度,一年后,端木皇隆被调入雨花台生态环境局,协助监测和信访接待工作。想在前,动在前,成为他的工作准则。
  这是一个守着初心的党员同志,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生态环保青年。这些努力背后,是他对党的承诺。青春如火,初心如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这句话,他铭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