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故事
父亲的爱
2020-05-07 作者: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马桦 打印

  父亲祖籍山东,生得高大英俊,性格温润如玉,充满爱心。他对党和国家、对身边亲人的爱,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我,造就着我,使我终身受益。

  父亲1948年参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背着奶奶,第一批入朝作战,保家卫国,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我们姐弟小的时候曾问他,“您是军区作战参谋,又不上前线,是不是不怎么危险呀?”他回答说,“美帝国主义的炮弹可是满天飞的,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都被击中,光荣牺牲了。”我们又问他怕不怕,他说仗打红了眼,是真的不怕死了。他还告诉我们,从炮弹飞行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距离的远近。炮弹远,该干嘛干嘛;炮弹近了,就赶紧跑进防空洞躲一下。但有一次夜宿朝鲜人民家中,美国鬼子的炮弹把他掀下了炕,真的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学生,“文革”期间,受同学问题的牵连被隔离审查了半年,后来又被下放到车间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他从没有为此在家人面前发牢骚。一年春节,表哥结婚,父亲喝了很多酒,醉了,哭了。人们都说酒后吐真言,但无论大家说什么,他就是反反复复一句话,“毛主席就是好。”他的一生对党和领袖的热爱是始终不渝的。

  1976年唐山大地震,老叔家5口人就剩下了4岁的堂弟。国家为了抚育地震幸存的上千名孤儿,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了“育红学校”,小堂弟原本可以送到那里。但父亲和母亲还是毫不犹豫,火速赶到唐山,第一时间把小堂弟接到了我们北京的家中。那个时候,我们的姥姥还健在,加上我们姐弟3人,一家6口,住房和经济条件都不宽裕,而且父母也都是奔50岁的人了,但他们义无反顾,承担起家长的责任,骑自行车送小堂弟上幼儿园,上小学,开家长会,直到他大学毕业,娶妻生子,付出了与对亲生子女一样的爱。

  父亲内心充满了家国情怀。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他从不斤斤计较,不大发雷霆,更多的是施以援手,微笑面对一切公与不公。晚年作为离休干部,党和国家给予父亲非常优厚的待遇,他的付出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回报,这使他感到非常欣慰,非常满足。

  身教重于言教,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秉持了一个“爱”字,爱岗敬业,相夫教子,努力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事实上,在奉献事业和家庭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收获了个人成长进步和家庭、爱情、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