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故事
一件“珍贵”的新衣服
2019-10-15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张厚美 打印

  在我童年时代,过年能够穿上一件新衣服,那是多么奢望的事。我们家兄弟多、家境贫穷,我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妈妈用哥哥的旧衣服改缝出来的,在我们家,小的捡大的旧衣服穿基本上是传统。

  我穿的第一件新衣服,是在我10岁那年。这一年,我给三妈放了一年的牛。过年的时候,三妈给我缝了一件新衣服,也算是给我放牛的“奖励”。记得那是腊月廿八的晚上,三妈把新衣服拿给我,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有睡着觉,这可是我10年来第一次穿新衣服。

  对这件“来之不易”的新衣服,当然是舍不得随便穿的。当年正月初一开始穿,没有等年过完,就脱下来洗了。后来,凡是学校有活动、过年我才穿。就这样,这件衣服我穿了5年。

  在我们家,由于特别困难,经济条件有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戴习惯也就长期养成了。后来,我参加工作,每年妈妈的生日,我都要给我妈买新衣服,但她总是舍不得穿。每次回家看到衣服放在衣柜里,还是新崭崭的,我就问她:“买的衣服不合身吗?”我妈说,“不是,我的那些旧衣服还能穿,不要再买了。”

  在我父母的影响下,我也注重节约,一件西服一般都要穿四、五年。有件西服由于穿的时间长,肩上都变成“五颜六色”的了,我还经常穿。家里人说“你那衣服还穿啥嘛,出去影响形象。”我说,“我没有感觉到,也没有哪个取笑我啊。”

  吃、穿、用都要节俭,从小时候开始,勤俭持家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一言一行。上小学的时候,我的铅笔总要用到手抓不住为止;书包也是从一年级一直用到小学毕业。现在不攀比的好习惯,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和灵魂。好家风是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孵化器”。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吟诵的这首家喻户晓的《游子吟》,触动无数人的心弦。实践证明,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体现的是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畏艰苦的精神一脉相承。

  如今,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而然形成了追求美的新风尚,但是勤俭的好传统永远不能丢。

  作者单位:广元市生态环境局